今年的美中贸易战高潮迭起,双方第四轮谈判于15日落幕,但明确进展未几。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双方一个月后可能会再上谈判桌。
纽约时报报导,在其他国家为降低输美关税而急忙因应川普协议要求之际,中国却能维持自己的步调。纽时指出,对美贸易僵局让一元一分正规麻将群中国付出了代价,但北京当局由于做到了以下这几点,在想法因应的同时,不需率先让步:
一、提升对其他地区出口量
中国对美出口今年来下滑约15%,但今年到8月为止,中国对全球贸易顺差由往年同期的6126亿美元,扩大至7858亿美元。中国对东南亚、非洲、拉美和欧洲国家的贸易顺差更是遽增,不仅中厂电动车(EV)大举抢攻欧洲和东南亚的新市场,价格相对极为优惠的太阳能板,也在非洲市场大受欢迎。
这是中国酝酿多年的策略,也就是过往十多年来,在全球开发中国家投资兴建基础设施。这让中国在这些如本日趋关键的地区建立经济合作关係、发挥影响力,将贸易重心由美国转往全球各地。
二、试图压制国内经济弱点
中国出口大增,掩盖了国内其他经济面向的弱点,包含低迷的房市、疲软的消费支出、青年失业和急遽恶化的通缩顽疾。不过,中国有办法严加控管媒体和网路,防堵关于美中贸易战对本土经济冲击的舆论。
三、找到施力点
对中国而言,美国依旧是最大、最繁荣的消费市场,关税恐致中企流失顾客。但中国过往数月来也向美国清楚表明,强硬态度将招致何种风险。
川普4月公布对中课徵大规模关税不久后,中方暂停对美出口稀土和磁铁材料,以此报复。尽管中国6月在贸易谈判中同意恢复稀土出口,但部分美企仍苦于取得足够供给。
北京传递了清楚的讯息:中国手中也握有大量筹码,且不会害怕使用。近期中国也透过抵制美国黄豆发挥拳脚。中国购买全球约六成黄豆,是美国黄豆农民的重要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