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方在今年首5个月录取的科技罪案宗数持续上升,损失总金额为25亿元(港币,下同,约3.1亿美元)。其中网上求职骗案录得2148宗,较往年同期的1118宗升幅达92.1%,升幅为各类骗案之冠,骗款总额超过4.8亿元(约6115万美元),较往年同期2.6亿元上升89%,其中受害人年龄群组最多是31岁至40岁,占25%。
文汇报等港媒报导,今年首5个月,警方亦接获2574起电信诈骗案,较往年同期上升近2成,全部损失金额为4.3亿元,较往年同期下跌近6成半。当中49名受害人为内地生,人数较往年同期下跌近4成,全部损失金额为4400万元,较往年同期减少近4成。当中一人被骗金额超过1000万元(约127.3万美元)。
当中,损失金额最大宗涉约267万港元,受害人为50岁退休家庭主妇。年纪最小受害人仅12岁,被骗1200港元。案情指,当事人玩网上游戏时遇陌生人私信,对方报称以2000港元报酬,邀请协助练习游戏帐户,终极骗取事主增值的款项。
近期最常见的网上求职骗案犯案手法,是诈骗团体利用WhatsApp及Telegram等即时通讯软件,盗用Agoda、Klook、 Skyscanner等旅游平台商标,随机将市民拉进伪冒着名企业的群组,以「刷单员」等虚假职位招徕,诱使市民登进虚假网站完成「限时任务」赚佣金,群内假导师、假会员软硬兼施,诱迫受害人不中断进钱充值。其中一名家庭主妇坠进「刷单赚佣」陷阱,「打工」十多天被骗光230万元。
据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指出,骗徒用即时通讯软件拉受害人进群后,便推荐充当「刷单员」、「点讚员」和「商品转售员」,声称日赚1000元至2000元。受害人上鈎后,骗徒会诱其下载购物App假网站开设帐户充值执行「即时任务」,其间有「高级分析师」教如何操纵赚积分,先再诱其升级会员投进更多资金,再以不同理由拖延发回佣金和本钱,终极捲款消失。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网络安全组总督察梁以德表示,骗徒普遍发挥的套路,是当受害人被加进群组,会先让受害人先做轻鬆赚佣的简单任务,之后群组治理员会询问:「是否想继续玩?这样你便可升级会员级别,赚取的佣金会相对较高。」
操纵一段时间后,导师便藉故指责事主操纵出错,不能取回金钱并拖累其他会员,要求缴交保证金,其他「会员」製造群众压力,指责受害人,另一方面群组内的「会员朋友」私聊时会「扮好人」给予「意见」,声称「只要随着步骤往做便可过关」,令事主加大资金,终极被骗走积蓄。
网上求职骗案受害人的年龄群组,依次最多是31岁至40岁占25%、21岁至30岁占24.7%、41岁至50岁占22.7%、51岁至60岁占12.1%、10岁至20岁占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