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偏冷,彷彿提前进进了冬季,这也让不少人担心今年冬季会不会更冷?「今年冬天气温很低,是个超级冷冬」的说法在网上引起关注。国家天气中心天气猜测室副主任章大全表示,今冬中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华中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华东、华南等地易出现阶段性气象乾旱。
北京日报报导,章大全表示,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处于中性偏冷状态。经综合研判,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秋季后期进进拉尼娜状态(反圣婴现象)。
统计显示,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中国气温偏低的概率相对更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特徵体现为: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冬季北方雪多难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难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如2008年和2018年均为低温冷冻害和雪多难偏重年份)。但是,受全球变热等因素影响,本世纪以来,拉尼娜背景下中国冬季气温偏热的情况也频繁发生,如2020年、2022年和2023年,甚至热冬现象也有出现(如2020年)。
章大全说,拉尼娜事件发生后中国冬季降水主要表现为降水总体偏少,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地区。这是由于拉尼娜会通过热动力过程,改变环流形势,使得由西北太平洋向中国南方地区的热湿气流大大减少,造成降水持续偏少的现象。
对于超级冷冬的说法,章大全表示,国家标準《冷冬等级》(GB/T33675-2017)和《热冬等级》(GB/T21983-2020),对冷冬和热冬给出了明确定义。根据定义,在全国範围内,超过一半的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均匀气温满足冷冬/热冬标準,这一年冬季才会被判定为冷冬或是热冬。简单来说,在气象界,冷热冬不是一个猜测概念,而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一个事后认定概念。
根据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结果来判定,今年冬季中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热为主,但是气温阶段性特徵明显,冷热起伏大,需要密切关注阶段性强降温顺强升温过程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固然冷热冬得事后才能认定,但是已经有不少网民感受气温溜滑梯,留言表示「冬天变早了」、「好冷」。
